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激发科研兴趣,能源与环境学院韩欢老师率十余名学生赴新加坡开展2025“行知世界”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交流聚焦能源环保前沿与交叉学科,师生一行参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及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通过多元化的学术互动,同学们深入洞察了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创新方案,有效促进了学术资源互补,为我院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南洋理工大学(NTU)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张琪老师和纪伟明老师带领访学团师生走进了新加坡3D打印中心(SC3DP)。该中心聚焦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落地。实验室配备了多类型、高精度的3D打印设备,涵盖从桌面级原型制作到工业级复杂构件加工的全流程能力。研究团队还在生物材料、高性能合金等特殊材料的打印技术上持续突破,推动3D打印在航空航天、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随后访学团参观了机械力学实验室。各类精密测试设备用于分析机械构件的运动规律、受力状态及动力学特性,为机械设计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材料力学实验室则聚焦材料在不同载荷、环境下的力学行为,通过拉伸、压缩、弯曲等实验,探究材料的强度、韧性、疲劳寿命等核心性能参数。
访学团与在读师生团队展开了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南洋理工大学的顶尖科研实力,更感受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并重”的学术理念。
访学团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张涛老师和刘清宜学长的带领下,观摩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相关实验室建设,就物理、数学与其他学科方向的交叉结合等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访学团成员清晰把握了物理、数学学科与其他领域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将先进理念融入自身学术实践。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曾开阳教授为访学团师生全面介绍了该系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架构与特色优势,并细致说明了课程设置、录取标准、学术要求以及奖学金政策等重要内容。曾老师还重点解读了广受关注的“3+1+1联合培养计划”,为有意赴新深造的学生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学业路径。
接着,访学团一行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热带数据中心试验基地(Sustainable Tropical Data Center Testbed, STDCT)。为访学团队系统介绍了该平台的成立背景、研究使命及核心研究方向,深入讲解了直接芯片混合冷却、浸入式液冷等先进散热方案,以及AI驱动的数字孪生系统、可再生能源集成与智慧能源管理等前沿课题的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陈怡馨同学表示,通过交流学习,她不仅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前沿技术形成了直观认识,也深切感受到新加坡在热带数据中心能效优化与气候适应性研究中的国际领先地位。
随后龚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科研项目。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先进热管理中,他分享了项目中的两大核心技术:一是设计支管截面小于主管路,实现流道内冷却液流量的均匀分配;二是在流道内部采用凹面设计,强化换热效率。在太阳能烟囱中,龚老师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宏大愿景与复杂系统的流体动力学原理娓娓道来,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新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领域的浓厚兴趣。
访学团队一行还实地参观了发动机测试平台。同学们系统性地认识了测试平台的整体结构、各核心组件的功能及其协同工作机制,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到该平台在推动发动机性能优化、可靠性验证中的关键作用。
继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感受顶尖学府的学术魅力之后,“知行世界”新加坡访学团的第三站来到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A*STAR),资讯通信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I²R)资深首席科学家黄伟民老师亲自接待并主持了交流会议。会上,黄老师详细介绍了I²R的战略定位、核心研究领域以及取得的重大突破。其课题组重点展示了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钟老师为访学团详解了新加坡当地独具特色的医疗布局体系。心脏、癌症、眼科等专科医疗中心呈集中化规划,诊疗区、实验室与研究机构更是紧密相依,形成“医研学”深度融合的生态布局。这种布局不仅高效缩短了血液、器官等医疗物资的转运周期,更以一体化管理筑牢患者信息安全屏障。在环境营造上,国家心脏中心诊疗空间与病房均保持开阔通透的状态,通过柔和的光线与合理的动线规划,舒缓就医者的紧张情绪,这种将“人文关怀”融入空间设计的理念,为访学团成员打开了全新视角,让大家深刻思考医疗服务中“技术”与“温度”的平衡之道。
随后,访学团走进了中心实验室,在钟老师的讲解下,厘清了“干实验室”与“湿实验室”的功能分工,更近距离接触到心脏疾病诊疗领域的前沿技术。其中,AI技术与医疗研究的结合场景尤为触动人心:现场技术人员正专注开展心脏脂肪标注工作,这项传统中需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的精细任务,在AI辅助下实现了效率与精准度的双重突破。亲眼见证这一“科技赋能医疗”的实例,同学们既惊叹于技术创新的力量,也清晰认识到交叉学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
参观结束后,访学团成员刘浩旭说到:“此次走进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我不仅学习了医疗布局与技术研发的先进经验,更被其‘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所启发。未来,我将把所见所感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中,探索如何将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结合,为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注入新思考。”
难忘而充实的新加坡之旅已圆满落幕,但绿色征程从未止步。能环学子必将以此行收获为新的起点,继续以专业为基、以创新为翼,在全球能源变革与环境保护的浪潮中坚定前行,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与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